你的每一件“大事”,我都愿意和你一起去经历。

下班回到家,看到女儿愁眉不展,心里一咯噔:这丫头是被妈妈训了?学习又出纰漏了?遂倒了一杯水,端到她面前。
“闺女,咋啦?怎么看着不太开心啊?”
“爸爸,我最喜欢的红色水杯被老师收了。”
原来如此,不是学习的事情,我暗自松了口气,因为后续不用鸡飞狗跳的系统性辅导了。水杯被收,八成是没遵守课堂纪律….
我看她很难过,就仔细询问起来。她哽咽着描述完了整个经过。原来,有节课地震演习,她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被烈日晒了一会儿。集体回到教室后没一分钟,隔壁班的代课老师就步入教室,开始上课,闺女没来得及喝水。上课快结束的时候,闺女渴的憋不住,拿起课桌里的水杯,偷偷喝了一口水,结果被老师看到,并没收了水杯。
我的第一反应觉得,孩子喝口水也不至于没收水杯吧。后来推测,代课老师可能比较烦调皮捣蛋的同学,各种异动都一律惩戒以维持课堂纪律,也是人之常情,结果闺女可能就撞枪口上了。不管是什么原因,我相信女儿这一生都会不断遇到种种误会,不断会有种种的委屈。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,让她体验沟通的重要性,为捍卫自己的权益而向上表达。
于是,我给闺女的建议是:“那你明天和老师聊一聊,说说你喝水的原因,试试把水杯要回来。”女儿直接回了我一句:“我不敢。”我此刻心里反而比之前更重视起来。面对可能的误会,或者对自己并不公平的待遇,不敢去争取,以后得吃多少亏啊?于是乎我就开始耐心的跟闺女重新梳理事件,强调人基本的生理诉求是高于课堂纪律的,况且她也没有捣蛋动机,一定能要回水杯。女儿好不容易答应说试着跟老师去聊,于是我让她做沟通演练。女儿憋了半天一句话都说不成,没办法,只好一句一句的教。在教最后一句时,我为了考虑老师的情绪,我教了女儿一句:“希望老师原谅”,没想到女儿在复述我这一句时,唰的一下眼泪就下来了。顿时我明白,女儿觉得自己没有错,这个道歉很委屈。于是立刻调整词汇,把“原谅”改为“理解”,希望老师理解女儿的口渴与喝水。女儿跟着我念了三遍沟通语句,又开始打退堂鼓,不愿意去找老师沟通。
眼见我对丫头的精神文明建设功亏一篑,我灵机一动:“这样吧,我们可能当面说不出口,那就写封信给老师吧。”女儿一听,顿时觉得压力小很多,就拿起笔,跟我字斟句酌的写下了一封信。
第二天送她上学,反复叮嘱,要把信给老师,她答应了。放学的时候,我问她信给了没?她说:“我忘了。”我又问:“你是不是心里还是怕,不敢当面给?”知女莫如父,她承认了。我又给她出了个主意:“你就把信放在老师办公桌上,用桌上的笔或者其他文具压住,然后就跑回教室。”她答应了。
第三天,她终于把信放在了办公桌上。于是我们就开始了等待,每天回家我都问:“老师找你了吗?老师还你水杯了吗?”答案都是“还没”。

第六天,她回家告诉我,她的一位高年级姐姐帮她把水杯拿了回来,并且发现那张办公桌好像是别的老师的,她把信放错了。哎,我就有预感这信会弄丢,信写完后就拍了张照片存在手机里。于是,我小题大做的联系了班主任黄老师,把照片传给了她,跟她大概描述了一下事件始末,并希望黄老师能促成一次代课老师与闺女的正式沟通,让闺女知道沟通的感觉和结果其实并没有那么恐怖。
很感谢班主任黄老师,她很快就安排了代课老师专程来班里与女儿面对面沟通,班主任还在旁边拍了视频传给我。那是在课间,女儿面对代课老师和蔼的询问,眼睛环顾四周,装傻充愣,回答:“我忘了有什么事情要讲了。”

看着视频里的闺女,想着旷日持久的精神文明建设,她临场发挥却是怂包一个…..不由得恨铁不成钢。遂又和自己和解:自己做父亲尽力就好,事儿成不成随女儿吧,别太在意结果,她的路还长,总还有机会的。
当天女儿回到家,我问她和代课老师聊的怎么样?她说:“没聊什么,我忘记要聊什么了。”“啊?好可惜,不过没关系,水杯反正已经拿到了。”
晚上睡觉我给她关灯,她在黑暗里对我说:“爸爸,我觉得代课老师一点都不可怕,挺亲切的。”
因了解更多,而放下畏惧,是向上沟通的心理前提。闺女有这感悟,就是进步!!
公平是人类心里的秩序追求,但世界的本色是不公平的。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,努力去理解这个世界,努力靠自己争取想要的结果,希望能成为你人生的底色。
陆羽墨爸爸 投稿